西安交通大学徐开达研究员应邀到我室作学术报告
2024年9月14日上午,西安交通大学徐开达研究员应邀到我室物电学院一层报告厅作了题为“基于人工表面等离激元的波导、器件及天线”的学术报告。重点实验室主任张文梅教授及相关师生40余人参加,报告由重点实验室主任张文梅教授主持。
在报告环节,徐开达研究员主要介绍了报告人近5年在该研究领域的工作,包括基于SSPP的PCB/片上/矩形波导传输线、滤波器、双工器和天线等。微波/毫米波/太赫兹频段下的人工表面等离激元(SSPP)是沿着亚波长周期性结构金属表面传播的表面波,继承了光学表面等离激元(SPP)的色散特性、场限制、低损耗传输等优点。
在提问环节,在场的师生就人工表面等离激元在波导、器件以及天线方面的相关问题与徐开达研究员进行了深入的交流探讨,徐开达研究员耐心细致地回答了大家提出的问题,现场气氛热烈,在场师生深受启发,不仅激发了科研热情,也启迪了创新思维。
专家简介:
徐开达,西安交通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2005-2015年本硕博就读于电子科技大学,读博期间连续三年荣获国家奖学金。曾先后在美国杜克大学、香港城市大学、美国威斯康辛大学麦迪逊分校、日本东北大学、横滨国立大学等海/境外著名高校留学工作6年。2024年9月于日本东北大学获得第二个博士学位。入选欧盟玛丽居里学者、日本学术振兴会JSPS学者。长期从事微波/毫米波/太赫兹集成电路、器件及天线领域的研究,发表SCI期刊论文220余篇,包括IEEE期刊论文90余篇(包括IEEE Transactions 48篇),其中14篇入选ESI高被引论文,2篇入选ESI热点论文。2022~2023连续两年入选爱思唯尔中国高被引学者,2021~2023连续三年入选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荣获Electronics 2023 Young Investigator Award(该奖每年仅颁发给1位青年学者,以表彰其在电子领域的卓越表现)、2024全国超材料优秀青年学者。目前担任IEEE Access、AEU、IET MAP、EL等7本国际/国内知名期刊的副主编/编委,以及7本国际期刊特刊的客座编辑。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面上、联合、青年)、省部级项目6项,以及华为等横向项目30余项,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5项,美国专利1项。